今年以来,隆阳区已历经10轮强降雨天气,持续性强降雨的叠加效应导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面对严峻形势,隆阳区迅速行动,通过构建防控体系、完善避险机制、实施精准治理等举措筑牢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起,有效保障了71户257人受威胁群众生命安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20万元。
“防”字为先 织密安全监测网
隆阳区及时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今年以来已制定383个防灾减灾方案及应急预案,为应急处置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在此基础上,隆阳区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手段,构建起区、乡、村、组、监测员五级防治管理体系,落实701名乡镇(街道)、村组责任人及监测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为提升全员防灾能力,全区开展宣传培训34场次,参加培训6556人,组织应急演练270次,6496人实战练兵,让防灾知识和避险技能深入人心。此外,建立应急联合值班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与专人值班制度,确保险情信息第一时间响应。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65人次,排查隐患点4282处,整改风险问题52个,派遣175个专家组、366人次专家,协助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开展应急调查91次,出具调查报告46份,指导处置91处隐患,从源头降低灾害发生概率。
“避”字为要 跑赢灾害预警时
快速避让是保障群众安全的关键,隆阳区严格执行“1262”精细化预报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成立预警研判小组,动态发布雨情信息140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34期,为避险争取宝贵时间。为确保预警信息“无死角”覆盖,通过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短信提醒、地质灾害监测员和巡查员入户等多渠道联动,让每一户受威胁群众都能及时掌握风险动态。截至目前,全区共对143个隐患点发出预警1341条,充分发挥152处专群结合的斜坡单元监测点作用,构建起“预警—响应—处置”的完整闭环。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要求,设置67个临时避险点,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577户2468人,用快速高效的转移行动筑牢“生命防线”。同时,创新建立“报灾有奖”机制,激励群众主动参与险情上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全民防灾格局。
“治”字为本 精准消除隐患点
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隐患,隆阳区实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分类治理策略。对威胁较重的隐患点,优先安排工程治理或避险搬迁。近年来,全区已争取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61个,搬迁避让项目91个,涉及1054户,争取国债资金2712万元,从根本上消除一批重大隐患。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隐患点,隆阳区通过设置警示标志、落实专人监测、明确遇险转移路线等措施,持续强化风险管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据统计,2025年隆阳区共有34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20个乡镇(街道)、175个村(社区)及392个村民小组,受威胁的群众多达5370户27202人,受威胁资产总额高达10.43亿元。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