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开发性金融助力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座谈会,深化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实践探索,开创综合服务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未来若干年内,在京金融机构将注资500亿元人民币,助力保山扶贫开发项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陈元在会上讲话。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田瑞璋,副省长高树勋,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袁力等参加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在会上介绍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代表市政府与有关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签订扶贫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涉及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是2013年4月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成立的。促进会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促进经济开发性金融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是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团组织,旨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开展产业开发扶贫工作。这两个金融社团组织搭台,协调众投融资机构与保山市开展扶贫项目合作,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举措。
陈元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对我国构筑通往印度洋战略要道,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和平外交战略等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探索西部对外开放新模式,对促进滇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开发开放,对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他强调,开发性金融作为沟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独特金融形式,与开发式扶贫方针理念契合、方法相通、优势互补,可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作贡献,希望保山进一步深化扶贫工作的实践探索,开创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
高树勋在讲话中说,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条对外通道中,保山市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连接点和关键节点,且有矿产、水能、生物、旅游等资源优势和众多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他要求保山市牢牢把握三方战略合作机遇,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借助在京机构平台资源和融资优势,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金融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吴松代表市政府,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保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锦绣江山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国高网G5615天(保)猴(桥)高速公路腾冲至猴桥段项目前期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宜和大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龙陵湖生态旅游开发协议》;与西安三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数据服务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市金融办领导与北京融许众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江山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协议》。
副市长杨雄华以及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中交集团公司、中铁集团公司等100多家投融资机构或社团组织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