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金融

施甸高效推进金融扶贫

发布日期:2016-03-31 16:01     来源:      点击量:

   近年来,施甸县积极探索推进金融扶贫,突破金融“坚冰”,激发脱贫攻坚源头活水,2015年完成融资20.5亿元,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政策瓶颈。2014年,该县出台“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等11个方案,为农村群众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搭建了平台、开辟了路径。2015年,该县坚持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并用的原则,在全市首家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意见及6个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2015年至2018年金融扶贫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  

  超前高效推进。该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一把手”融资责任制,强力推动金融扶贫工作。超前成立城投、水投、旅投等9个融资实体公司。编制了重点领域项目5年融资规划和3年计划,建立扶贫重点领域PPP项目库。与市农发行签订了金融扶贫试点县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信贷支持不低于130亿元。被省农发行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扶贫贷款试点县,从2015年起连续扶持3年,每年扶持2至3个项目、6至9亿元贷款。搭建政府、融资公司、省市农发行“面对面”协调推进、高效合作的“三方”联席会议制度,用不足1个月的时间完成7.7亿元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的“施甸模式”得到了农发行总行肯定,并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评估报告提供了借鉴模板。今年初,与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5年共支持219亿元的合作协议。2016年计划争取抗战文化旅游扶贫、四大山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热带水果庄园、新三中建设等14个项目,融资55.8亿元。  

  通力合作助推。该县金融机构加大与财政、扶贫、人社、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单位的合作力度,大力推进扶贫贷款、“贷免扶补”、红色信贷等业务,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解决脱贫过程中资金紧缺问题。2015年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32.5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85.17%;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0.61亿元、贷免扶补贷款余额0.96亿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余额28万元、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余额1.06亿元,红色信贷余额0.23亿元,农村危改贷贷款余额0.94亿元。  

  创新提升服务。该县金融机构以“强管理提服务”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努力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实现了“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镇镇有ATM的“三有”目标,目前建成164个惠农支付点,覆盖全县13个乡镇共126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除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外已全覆盖,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小额取现、转账、缴费、银行卡余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6亿元,增长28.6%,增速位列全市第2;各项贷款余额37.7亿元,增长42.2%,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且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高于全县GDP增速30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