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保山动态

猿影留踪二十载 共护高黎贡生灵

发布日期:2025-10-27 14:35     来源:保山发布      点击量:

猿影留踪二十载 共护高黎贡生灵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题活动侧记

从首次清晰影像到“声纹密码”破译,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二十年守护之路步履不停。国际长臂猿纪念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影像发现20周年活动通过发布IP、揭秘科研成果等内容,展现了为“天行长臂猿”正名背后的科研坚守,凝聚起全民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定力量。

10月23日至24日,在第10个国际长臂猿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市举办“猿影留踪 生命同歌——共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影像发现20周年,同守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主题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凝聚保护力量,推动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事业迈向新台阶。

IP首发,互动启新

本次活动中,首次发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IP形象。该形象巧妙融合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典型特征与保山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尽显地域生态文化独特魅力。同时,纪实影像片《猿影留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20年守护之路》首映,以真实镜头生动展现物种20年守护历程。

在保山高黎贡山宣教馆内,互动体验环节备受青睐。市民、到访学者及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IP形象打造的乌铜走银、墩绣、皮影等保山非遗文创产品。现场还展出了涵盖灵长类动物的科普图鉴、生态保护主题盲盒、生物多样性拼图等物品,以及各类自然科学文创衍生日用品,让以往仅存在于屏幕或书本中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及更多高山生灵变得鲜活可触,有效拉近了公众与珍稀物种的距离。

声纹破译,智慧监测

活动期间,正式发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声纹密码”破解成果。此项突破在全国尚属首次。据了解,自2021年起,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山大学便开始合作,大量收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音频数据,历经数年努力成功破解其“声纹密码”。

今年5月22日,科研人员通过扩音器播放了一段时长6分钟的雌性独猿鸣声,随后分别有两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家庭群和一只独猿作出回应,印证了“声纹密码”的识别有效性。据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命名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介绍,长臂猿声纹如同人类声纹,具有个体识别差异,不仅每只长臂猿的叫声不同,每个家庭雌雄合唱的模式也存在区别。通过对每个长臂猿家庭录音,既能区分个体与家庭群,结合长期种群动态监测,还能精准掌握长臂猿的出生、择偶、迁徙等情况,为科学保护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凭借“声纹密码”真正实现靠声音识别猿类个体。

目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我国数量不超过200只,主要分布在我国高黎贡山和缅甸北部山区。为守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市构建“定猿、定群、定人”的“三定”立体监测网络,综合运用无人机、红外相机、声纹监测、采样分析等现代技术,建立包含个体特征、家域范围、活动节律在内的精细档案,成功实现高黎贡山旗舰物种保护从“粗放守护”向“智慧守护”的跨越式升级。

守护之路,步履不停

回溯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守护之路,2005年5月16日是一个起点。当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照片首拍者李家鸿在野外再次听到1997年自己在巡护时偶遇的洪亮神秘声音,经寻找,最终拍到该物种影像资料,也正是这次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清晰记录,让这一全球濒危物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此后,保护行动持续推进。过去的十余年间,在国家、省、市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合作,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行为生态研究,积累翔实基础数据与科研成果。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创新建立并实施“三定”专项监测体系,对保护区内每一个长臂猿个体及家庭群开展最高级别、最精细化保护,同时融合高科技手段,实现对该物种从宏观行为到微观基因的全维度认知。

从2005年首次清晰记录后开展全面科考,到如今将14个家庭群和5只独猿全部纳入监测,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措施不断细化升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局长于仕海介绍,目前已形成“地、林、空”立体监测模式:地上,组建专门监测队伍,每月固定时间用专业设备跟踪监测长臂猿生活习惯;林间,借助红外相机、声音记录仪等设备记录长臂猿鸣叫及“吃住行”影像;空中,在不影响长臂猿生活的前提下,用无人机监控评估其栖息地环境。

科研定名,寄托愿景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命名,同样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范朋飞教授团队自2007年起研究高黎贡山保护区内的白眉长臂猿,此前该地区长臂猿长期被认为是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leuconedys)。由于高黎贡山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之前鲜有科学家开展长期研究。为突破这一困境,范朋飞教授团队在山中建立长期野外科考基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习惯化了3群白眉长臂猿,为后续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历经3年,团队已经获取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外部形态特征、牙齿几何形态、分子生物学等多重证据,最终确定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为新物种,并命名为“天行长臂猿”。“天行”一名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家古训,既呼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也期望作为中国古文化中“君子”代表的长臂猿能“自强不息”,在地球上长期繁衍,同时也契合长臂猿在树冠层生活的特征,其英文名定为“Sky Walker hoolock gibbon”。

此次主题系列活动,既是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20年守护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物种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员与展望。随着“智慧守护”模式的深化、公众参与度的提升,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生存答卷”将更加乐观,高黎贡山的生态画卷也将更加绚丽。

文:仵猛、蒋蕾;图:保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