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保山动态

“智慧翅膀”带保山农业飞

发布日期:2025-11-05 14:41     来源:保山发布      点击量:

在保山的田间地头,数字化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模样:昌宁县的智能温室里,水肥灌溉自动调控;施甸县的蓝莓产业园,40分钟完成采收、3小时预冷加工;腾冲市的肉牛养殖场,扫码就能查看一头牛的全生命周期……

近年来,保山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农业生产痛点,构建起一套从种植到养殖、从田间到云端的数字农业生态体系,让“科技赋能农业”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的实效。

走进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智慧生产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及生长管理平台,这里的蓝莓不仅实现了精准化培育,采收加工效率也大幅提升。2024—2025产季,产业园收获蓝莓1300吨,产值突破1亿元,每天带动800至1000人就业,累计发放劳务费3300万元。龙陵县镇安镇蓝莓产业园与施甸县异曲同工,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等种植环境参数,工作人员可远程调控生产设备,实现种植过程智能化;该县勐糯镇蔬菜基地则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20%的同时,将肥料利用率提高12%,让数字技术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好帮手”。

同样在数字农业赛道上发力的昌宁县,整合1540万元财政资金,建成3.31万平方米高效温室,配套智能水肥灌溉系统,打造出当地高标准数字农业标杆项目。目前,该项目二期工程已进入筹备阶段,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智慧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户共享数字农业发展红利。

除了种植业,保山的特色养殖业也披上了“数字外衣”。在腾冲市云岭牛养殖示范基地,202.47万元投入搭建的“肉牛智慧养殖管理平台+VR全景系统”,让每头牛都有了专属“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养殖、防疫、饲料等信息;智能饲料配方预警功能更让基地每年节约成本23%。昌宁县则聚焦生猪产业,不仅为16家生猪养殖场配备智能监控与自动投喂设备,还建成全市首个生猪数字化监管平台,53.83万元的投入实现了生猪养殖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针对山区农业作业难的问题,保山创新引入低空经济模式,让无人机成为田间“新帮手”。昌宁县的59台植保无人机,每年作业时长超2000小时,既能完成9万亩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还能承担30吨农产品的吊装任务,创造产值40多万元;腾冲市投入的23台无人机,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效率从人工每天3至5亩,提升到每天300亩,在杜绝漏喷、避免重喷的基础上,同步实现了防治成本的降低。

这场数字化变革,最终转化成产值突破、就业增加、成本下降的民生实效,为保山农业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让乡村振兴的“智慧之路”越走越宽广。

文:宁 玲;图:保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