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山概览  >  投资保山

投资保山

保山投资指南

市情概况

在中国西南边境,有一方神奇的土地。

这里,自然风光毓秀神奇,民族文化瑰丽多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延续着一段徐霞客与“极边之城”的千古奇缘,马可波罗笔下的滇西境内最后一个国际型都市。

这里,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重要通商口岸,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经由这里一路向西,连接起了中国、印度两大文明古国——她的名字,叫保山。

悠悠千年古道,璀璨岁月星河。保山,从“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上的繁荣和硝烟中一路走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见证了其独特的文化与商贾繁荣,走出了一条开放包容的发展之路,赢得了“滇西文献名邦”“滇西粮仓”和“春城中的春城”等美誉。

保山,古称永昌,蕴含“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意,地处云南省西部,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49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辖隆阳、腾冲、施甸、龙陵、昌宁一区一市三县,常住人口241.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9%,有彝、傣、白、傈僳、布朗等14种世居少数民族。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保山,亦有“保卫河山”之意,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一条驼峰航线为二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场松山战役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一条史迪威公路成为了“抗日生命线”;一场焦土抗战让腾冲成为了抗战以来光复的第一座县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荟萃,古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这里人文彰显,中原汉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南亚东南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异彩纷呈而又和谐共生的永子文化、地质文化、侨乡文化、翡翠文化、滇西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孕育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爱国华侨领袖梁金山和新时代领导干部楷模杨善洲等一大批杰出英才。

“五度”适宜 生态宜居

海拔高度:保山中心城区海拔1670米,处于最适宜人类健康生活的海拔高度。

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终年常绿,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

空气湿度:年平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8%,是天然的保湿剂。

神奇纬度:地处北纬24°-25°之间,是黄金气候生态带和宜居首选生命带,低纬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是“太阳转身的地方”。

负氧离子浓度:保山森林覆盖率69.83%,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是“天然大氧吧”。

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火山热海、和顺古镇、施甸善洲故里、龙陵松山抗战遗址等享誉国内外,是投资兴业、养生养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来,保山着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持续举办“永子国际围棋大赛”“腾冲马拉松”“高黎贡山超级越野赛”“国际观鸟摄影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品牌旅游节庆,不断吸引着更多的外来者,提升着保山的知名度。

资源富集 物华天宝

这里有被称为世界生物圈、地球物种基因库的高黎贡山,也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三大横断山系之一;全市有240多处天然自涌温泉,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热能储量250万千瓦,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这里土地肥沃,耕作历史悠久,素有“滇西粮仓”之称,也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咖啡、茶叶、蔗糖、烟草、畜牧、林果生产基地,小粒咖啡、小绿豆、核桃等颇负盛名,翡翠、南红玛瑙、黄龙玉、琥珀、永子“五宝”闻名中外,腾药、腾编、木雕、茶油等等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使保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宝山”。全市矿产资源丰富,至今共发现各类矿产70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57种的44.59%,全市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达到11种,分别是钽、铍、锆英石、铷、硅灰石、硅藻土、金、钛铁矿、锡、汞、铌。这里电力丰富,由东至西有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世界水系过境,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23.7万千瓦,现有水电站147座,风电场2座,光伏电站4座,余热发电7座,具有保障、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可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区位独特 开放包容

回望古代,这里是“蜀身毒道”首邑,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之一,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近代以来,这里是二战时期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惠通桥阻击战的核心地,是滇西抗战中驼峰航线的起降地。这里有马帮古道、南侨机工、百万民伕筑路等历史遗迹。进入现代,保山地处滇西咽喉,半径300公里范围内有5个国家级一级口岸,处于两大通道的关键节点位置,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动车可直达昆明;杭瑞、保腾、保龙、保施、昌保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保山、腾冲两个机场已开通国内直达航线40多条,是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百万级机场的州市。

游走于古道边关,再看今日多彩保山,这里除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和顺外,还有自汉代以来,尤其是明清民国时期留存的古镇、古村、古桥、古寺,数以百计。厚重的历史、宜人的气候、优良的生态、富集的温泉、秀美的风光、多彩的文化和富饶的物产,使每一位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一种风情,一份追求。

现代农业

保山地形多样、光照充足、气候多样,是唯一同时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7个气候类型的“极边之地”,孕育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素有“滇西粮仓”的历史美誉。

保山现代农业重点打造精品咖啡、有机茶叶、高品质核桃、生态畜禽、优质果蔬、水稻良种等特色产业。保山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市和南菜北运基地,保山小粒咖啡多次获国家、世界级金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产品;施甸县是袁隆平院士亲题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千年茶乡”昌宁,不仅茶香四溢,更有优质核桃180万亩;高黎贡山孕育的余甘子,皮亮肉脆,营养丰富。

生物医药

保山中药材资源丰富,是“云药之乡”:据《保山地区中草药选》记载,保山地区药用植物167科,664种;又据《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收录,全市可供药用植物1200种,其中,药用价值较高的169科430种。保山种药、制药历史悠久,腾冲药王宫始建于明代,成为了保山中医药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要见证。龙陵县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紫皮石斛产量占云南省80%、全国70%。

保山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普通中药材养殖端形成了以草果、红花、断续和滇黄精等品种为原料种植产业,正在形成中药材的初级加工优势;以腾药和东方红为主的药企在中成药生产方面拥有传统制剂和现代制剂的生产批文共计2018个,独家产品包括心脉隆注射液、肠胃宁片等。在特色中药材种养殖端形成了以美洲大蠊、红豆杉、银杏、滇重楼和石斛五个特色品为主的产业链,其中石斛和美洲大蠊已形成了从原料到饮片加工再到成药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而滇重楼、红豆杉和银杏主要在腾冲市进行初加工,以原料形式销售。

绿色能源

按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定位保山是中国光伏之都重点发展区。保山以构建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积极引导要素向产业高端聚集,推进全市绿色能源与绿色精深加工深度融合,切实将保山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制造优势。打造千亿级的绿色硅光伏产业示范基地。

保山充分利用政策指引保障、丰富矿产资源、龙头企业聚集、坚实能源保障和强大产业平台等优势,持续推进保山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构建硅光伏产业生态,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切片—光伏玻璃—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其配套产业—光伏电站全面发展的绿色硅产业。

文旅大健康

保山背靠高黎贡山、地热温泉、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三大世界级资源,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构建食、住、行、养、游、购、娱七要素齐备的文旅大健康产业体系。

推动“文旅+”等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重点引进主题游乐、文旅综合体、度假康养旅游、户外运动、自驾露营、旅游演艺等项目。突出咖啡、石斛、茶叶等产业优势,建设一批以“大和顺”、潞江坝、司莫拉等为重点的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田园综合体,引进“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新产品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突出“世界地热温泉博物馆”资源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温泉康养度假产品,引入一批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的温泉康养项目。

打响保山“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的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健康生活目的地。

发展目标

保山是一座充满亲情、富有温情、极具热情的城市,是一个安心放心、创新创业、追梦圆梦的地方。未来五年,保山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相协调,全力推进产业强市、绿色能源强市、交通强市、教育强市、文化强市、高原特色体育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山。

政策支持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努力当好“服务员”“店小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保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倍增、大抓项目年、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一系列工作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强的服务、最高的效率、最大的诚意,欢迎大家到保山投资兴业。